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吊诡的旅程:公路片《后会无期》中的现代性想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工业革命以后,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眼花缭乱。1847年美国北方铁路通车,1885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1886年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1903年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这些被视

工业革命以后,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眼花缭乱。1847年美国北方铁路通车,1885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1886年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1903年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这些被视为进步的技术于人类社会而言,不单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作为工业文明的社会实践,也重构了个体的时空感知,重构了人类的生活观念、社会关系,成为控制人的全新意识形态。因此当代文化研究中交通工具始终和现代性探索与反思相勾连。从火车出现在电影银幕上那一刻起,交通工具就成为现代性的隐喻和普遍符码,从火车影像到汽车、飞机影像,电影对现代机械文明的具象书写从未间断。

韩寒导演的公路片《后会无期》用一辆白色小汽车牵引出横贯东西的旅途,故事的起点最东边小岛杂草重生、教室荒芜,景致萧条,作为故乡和过去,它将被远离与弃置,年轻的主人公怀揣寻找新生活的心态与此作别。

一、汽车和流动性

作为文明史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是赋予人类高度主体性的时代。韦伯在《学术为业》中说:“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1]个体的自由意志成为普遍法则渗透到政体、经济运行、日常生活中。现代交通工具不仅作为工业文明的结果,也作为一支参与建设的力量,将人们从固定地块上解放出来,从封闭、缓慢的乡村世界流动到动感多变的城市中,实现自由的梦想,流动性是现代社会内在要求。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曾指出,现代交通工具提供了人类密集性的流动性,因此他以表征现代主体脱离空间束缚获得流动自由的术语——“脱域性” (disembelling)[2]作为现代性的标志。文化地理学家约翰·厄里把火车视为人类的一种创新,他认为作为一个流动性系统,火车使用机械化设备实现了人口和物体的批量化移动。个体流动能力被视作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大众对流动性的渴望越来越兴盛,汽车出现并被普及。与火车不同的是,汽车更重视对个体流动能力的赐予。20世纪30年代受惠于福特制,汽车的个人消费在欧美发达地区盛行。汽车对社会一般大众,具有现代性梦想的象征意义,流动能力不为少数权贵所独有,更加民主化,驾驶者个人能因为自己的选择和技术条件,自由地设计旅程,自由地设计他们的命运风景。到了21世纪,汽车在中国社会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本片中男主角浩汉通过打鱼、开出租、当保安也如愿买到了一辆汽车。

较之于火车被视作现代群体移动生活的生产者形象,汽车的视觉图谱在银幕上则更加个体化和多元化。好莱坞公路片既向观众提供了邦尼和克莱德、雌雄大盗激情犯罪的狂妄形象,也在《天堂之旅》中让人们品味为追寻梦想而历尽的甘苦、追逐与逃亡的紧张、漂泊的感伤、冒险的奇趣刺激,围绕汽车的电影叙事开放而混杂,表征了现代性给予个体可能的无穷潜力。正如浩汉相信,这辆白色汽车,可以带他离开路那么窄、树那么矮的家乡。仿佛通过工具赋能,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从现实到梦想的跨越,从农村传统社会飞越到外太空。

厄里在讨论流动性时指出,社会关系与物理移动是相互交织的,移动中的身体是流动性的核心,当遇到另外的身体物体以及物理世界,主体多种感知就会发生变化,[3]流动是社会关系在无限时空轨迹中再形成的过程。即使被铁壁围绕出一个隔绝外界的笼子,交通工具带来的流动性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自在的状态。时空在流变中被主体体验为混沌并置多元的万花筒。当人们在震惊中感受火车呼啸而过的速度也感受转瞬即逝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围绕火车生产出来的空间中建构的等级秩序,以及铁轨所带来的技术于人的控制。汽车这个金属四轮生物如主人般占据着都市,由于不依赖于火车的轨道,汽车更能帮助个人脱离时空束缚,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交通事故报告中日益增长的科技失控。《后会无期》多次展示了汽车失控所带来的尴尬。离开车墩,不明所以熄火;逃离旅店,莫名闯入机场滑行区;路遇大雨挡风玻璃被洗劫;突然撞到流浪狗撞到丛林……

在疾驰的轨迹上,汽车不断在多重方位的混沌中遭遇不确定性,不知落点何处,偶然性替代了必然性,不安替代了解放与安详。上一秒整齐的集装箱提示真实的大上海近在咫尺,下一秒可能就拐入了多年信息未更新过的促狭旅店。吉登斯说现代社会“命运概念不仅含有一种不完全确定的未来之内涵”[4],汽车带着浩然和江河疾驰,无法预料前方到底是什么在等待他们,如同插曲咏唱的“未来会怎样,世事难料,没有人会知道”。技术工具的确带我们离开了固定的土地、固定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心理经验却是“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后一眼”的无常。作为交通工具,汽车凝缩了现代性的矛盾——流动自由又内含不定的脱轨与断裂。

文章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网址: http://www.qcsyjs.cn/qikandaodu/2020/1214/681.html



上一篇:短信平台
下一篇:自行车见证城市变迁——评《一辆自行车》

汽车实用技术投稿 | 汽车实用技术编辑部| 汽车实用技术版面费 | 汽车实用技术论文发表 | 汽车实用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