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实用技术》栏目设[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收稿方[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投稿方[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征稿要[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刊物宗[05/29]
证书制度在汽车专业领域试点案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1+X证书制度工作概况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自2019年获批试点以来,学院全面实施基于1+X证书制度的
1 1+X证书制度工作概况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自2019年获批试点以来,学院全面实施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改革、创新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纵深推进“三教”改革,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参与试点学生规模近500人,完成考证学生人数232人次,首批考证通过率达到100%。
与培训评价组织深入合作。专业教师受邀参加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主导的1+X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教材编写工作,为该证书制作全国师资培训教学资源,有力提升我院教师专业能力,彰显我院专业影响力。
经验交流、共同提高。2020年11月26日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办的“1+X证书‘一校一策’服务团助力湖北省试点院校工作会议”上,学院就1+X试点以来工作做典型发言,受到湖北省教育厅职成处和与会兄弟院校的一致肯定。并作为1+X证书制度典型成果案例报送2020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
首考探路,引领示范。2020年11月26日-29日,根据培训评价组织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考评工作计划安排,全国首考“1+X”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考核站点启动并圆满完成。为后续试点院校考核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经验。
2 课证融通,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 知己知彼,精准谋划
(1)有章可循,修订“课证融通版”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积极参与1+X师资培训、研讨会、推进会、走访兄弟院校等方式仔细研究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并且与多家优质合作企业调研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理顺1+X证书标准技能点、岗位能力、课程知识点三者之间关系,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围绕“对证、融证、考证”原则,探索1+X试点课证融通,使课程培养计划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学习获得1+X证书和企业岗位技能,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方案如下表所示。
(2)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碎片化技能点
对标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课程内容,重组知识架构,碎片化分解技能点。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为例,没有实施“1+X”之前,发动机拆装实训是一个大实训,一般必须安排整周实训,费时费力、设备损坏严重,通过实施“1+X”,把发动机拆装技能碎片化,分成检测、活塞连杆组拆装检测、气门组拆装检测等共设置成15个碎片技能,各自独立成单独模块、独立实训工位,实现教学实训简单易懂、容易操作。
表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方案?
2.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师资培训,做到“心里有数”
学院十分重视1+X师资培训,截止目前通过国培省培、专项培训、说明会等方式参加1+X汽车专业领域师资培训达28人次,20名教师获得培训师、考评员认证。多维度、多途径的师资团队全员培训为1+X试点课证融通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2)课程资源准备,做到“肚里有墨”
根据课程大纲、课程实施方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将课程内容按照“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原则,划定项目任务,确定知识点、技能点,要求各课程小组制作完善任务教学课件、知识点微课、技能点实操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课程资源库。
并通过激励手段,对参与1+X试点教师给予合理工作量认定。
3 变废为宝,考核站点建设不费“一兵一卒”
实训设备不足是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模式创新的最大难题,也无法满足考核站点建立要求和后续的证书考核。我院根据1+X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各模块细分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聚焦技能作业标准,将废旧的实训车辆、台架进行改造利用。通过切割、焊接、组合等方式制作成满足单个技能点的实训设备,充分满足课证融通模块化教学、培训的实训要求。
4 枕戈待旦,精准实训,锤炼专业本领
实施基于1+X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改革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关键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操作的机会并反复练习。新能源汽车学院1+X模块化教学采用多工位设置,3-4人一个工位,细化技能训练,通过实训任务翻转,达成高效学习和训练。以《轮胎参数解读与检查互换》模块课程为例。
文章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网址: http://www.qcsyjs.cn/qikandaodu/2021/0627/1176.html
上一篇:同行三十八年
下一篇: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