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实用技术》栏目设[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收稿方[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投稿方[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征稿要[05/29]
- · 《汽车实用技术》刊物宗[05/29]
湖南高手在民间!17种超实用非遗技艺惊呆现代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传统印象中的非遗, 是各种各样用来欣赏的艺术。 我们或许还不知道, 在这些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遗产中, 有一大波非遗技艺既好看又好用, 并非传统概念上的“老古董”, 一
传统印象中的非遗,
是各种各样用来欣赏的艺术。
我们或许还不知道,
在这些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遗产中,
有一大波非遗技艺既好看又好用,
并非传统概念上的“老古董”,
一般人想学还学不会。
1. 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又称“转角楼”)建造技艺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被专家学者称为古建筑的“活化石”,是集建筑、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民间艺术结晶,也是建筑艺术史上代表。
彭善尧被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湖南省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铜官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陶瓷技艺独具特色。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至唐代铜官陶瓷发展迅速,陶瓷技艺逐渐成熟,五代后绝迹,窑址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瓦渣坪,故称铜官窑。2011年5月23日,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湘西竹编
湘西竹编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山竹、水竹、斑竹、桂 竹、楠竹等为材料,经过伐、削、剖、染等工艺,即可编织成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4. 菊花石雕
花石产地为泸溪县浦市古镇,形成于约3亿年前的地层中,因石中的天然白色花纹酷似菊花,故而得名。民间石雕工匠们利用菊花石的天然花纹及菊花石的外形,运用篆刻的技法,雕刻出各类山水、人物、生灵等图案的艺术品。
菊花洁白晶莹,花态逼真,质地细腻,集珍、奇、稀、美四绝于一身,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并誉为“永不凋谢的菊花” ,有石雕中的“国宝”之称。
5. 苗族挑花
苗族的挑花刺绣,俗称“数纱”,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苗族地区流传的最为出色,主要分布于良家潭、八什坪、浦市、潭溪以及周边乡镇。
泸溪的苗族挑花多用于头帕,是以当地苗族妇女自己纺纱、织造的“家织布”为面料挑绣而成。家织布所采用的棉纱较粗,织成的布料纵横分明、经纬清晰,是挑花工艺的最佳材料。有别于刺绣的挑绣,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布料的表面行针。挑花工艺没有现成的花样,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苗家妇女的心里。
当地的苗族妇女从小便随着长辈习练挑花技艺,从单个的图案着手,长大后已是非常娴熟。常见的图案纹样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石榴花、阳球花、牡丹花、枫叶、蜜蜂采花、蝴蝶戏花等六十多种,全部采用蓝线或青线挑绣,线条清晰,十分雅致。
6. 苗画
苗画作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极具苗族特色,主要流行在湘西苗族地区。苗画最初是作为苗族姑娘刺绣图样稿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的一种独立的画种。
苗族刺绣原先采用剪纸为绣样,至清代末期,开始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料上,以替代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稿刺绣。这种画在坯布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深受妇女们的欢迎。
苗画是清朝时期在单色传统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画种,其效果给人的感觉是“亦画亦绣”。苗画主要选择麒麟、龙凤以及花鸟虫鱼、日月星辰、山川云霞等物象来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内容,同氏族图腾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喜鹊噪梅、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等题材。通过这些图案,美化自己,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网址: http://www.qcsyjs.cn/zonghexinwen/2021/0511/1033.html